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台灣教育雲產學研聯盟 成立

2013/11/28 18:45

〔中央社〕資策會、淡江大學及中華民國數位學習學會發起,今天成立台灣教育雲產學研聯盟(ATEC),期盼共同推動教育雲與MOOCs,促成台灣數位學習產業國際化。

資策會表示,聯盟目前已有緯創資通、國眾電腦、凌網科技、千華數位文化、瑩端數位、捷鎏科技與勤禾資訊等多家企業加入。

資策會指出,到明年(2014年)底前,預計將有50家廠商及學校加入聯盟,結合產官學研的能量與資源,推出50門華文課程,進軍兩岸與國際市場。

根據聯盟統計,具有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課程發展規劃的學校中,74%的教師有課程製作協助需求;此外業界有高度加入聯盟意願,其中40%有市場開拓服務需求、25%具有營運服務需求。


資策會表示,將協助聯盟運用現有教學資源及研發教學模式,制定課程標準,籌組以社會企業營運的教育雲平台;持續整合台灣產品和資源,輔助聯盟建立交換機制,聯合行銷對外推廣,佈局全球。


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909312&type=財經

Ruckus


photo
利用蒐集資料應用在商務行為上已經不是新鮮事,最明顯的就是臉書以及Google蒐集使用者個資販賣廣告的行為,但除此之外也有較不具侵入性的蒐集資料模式,其中一項就是由專營 Wi-Fi領域的 Ruckus,推出的電信級應用:SmartCell Inisght。

針對電信等級的 Wi-Fi 分析工具

SmartCell Insight主要是利用 Wi-Fi 應用去分析使用者的資料,可能包括上網類型、客戶的移動資料等,讓客戶可以將資料轉化為對商務有用的資料。與傳統提供有限的報告內容與日積月累收集資料的元件管理系統不同,Ruckus SmartCell Insight是以巨量資料科技與柱狀資料庫儲存創新為基礎。
這些創新科技可用於簡化巨量資料收集、儲存及大量數據資料的操作。藉由此項整合到SmartCell Insight的科技,服務供應商可收集及分析歷年來的Wi-Fi資料,以進行趨勢分析及最佳化其商業營運。同時收集的資料也會因為各國的個資法規而調整,最多保存五到七年。
雖然這款產品主要是針對電信等級的客戶,但事實上該公司表示,對於商業客戶這款產品也有許多應用上的空間,甚至可以應用於學校的學生上網分析,而且最重要的是「價格」也不會到這些企業與學校負擔不起的程度。
目前包括中華電信在內的電信商都已經著手在研究行動上網的數據資料,並將其應用在商務範圍(或是做服務最佳化的參考),等於已經在做類似 SmartCell Insight的數據分析,但 Ruckus 認為電信商購買此項產品可以降低相關的研發費用,因此就算在台灣也不會沒有市場。
該產品預計於2014年第2季推出。
SAM_3998

Ruckus 公司的狀況

2004 年從 Start-Up 起家的 Ruckus主要專營在 Wi-Fi 產業,該公司表示,他們的產品特別注重在 Wi-Fi 連線的穩定性,也因此在 SmartCell Insight 這套產品之前,該公司幾乎沒有其他特殊的產品,這其實也符合目前時下新創公司的特性:專注在一件事上,並想辦法做到最好。
該公司已經於紐約證交所上市,每年的業績仍在成長中。相較於其他新創公司來說,Ruckus就連最重要的研發團隊都分散在世界各地,目前總共有深圳、台北、班加羅爾(印度)、桑尼維爾(美國總公司)等四個研發中心,而台北的研發中心目前也有超過100名員工,同時也在繼續招募中。
Ruckus Taiwan也透露除了台師大等教育與企業客戶外,目前該翁斯已經在與一家電信商接觸,探詢對方使用該公司 Wi-Fi 產品的可能性,根據科技新報分析指出,從目前三大電信都已經擁有自己 Wi-Fi 網路的情況來看,該公司最有可能的合作對象莫過於新切進電信業的鴻海以及頂新集團。
P1300969


來源
http://technews.tw/2013/11/29/ruckus-smartcell-insight-wifi-info-analysis/

資深開發者給後輩的七個 Coding 學習心得

來源
http://techorange.com/2013/11/29/wish-someone-had-told-me-when-learn-coding/



(作者 Cecily Carver 目前為資深軟體開發者,她在 Medium 有一系列關於學習 Coding 的文章。以下文字以作者第一人稱撰寫)

我承認選擇學習 Computer Science(電腦科學)是為了證明我是個聰明人,而我想要做聰明人的工作。學習  Computer Science 、Coding 剛好可以滿足我喜歡數學以及理論的興趣。
但,單就這個原因並不能維持我長久以來的動力,將科技與音樂、文學結合在一起,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情。
我現在要試著告訴你們一些,在我學習程式設計時非常希望有人可以事先告訴我的事情。
  • 在你開始 Coding 之前,你必須先知道你想做些什麼
學習 Coding 是為了打造某些事物,有可能是網站、有可能是某些系統,也有可能是 App,Coding 這條路會隨著你個人目標越來越清楚而越顯寬廣而明確。
如果你只是為了「學習 coding」而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的話,這條路可能會走得比較艱辛。
而你到底想要做些什麼?
網站、遊戲、iPhone App、成立一家可以讓你致富的新創公司、互動藝術(Interactive art),或者你只是想要完成學位、找個工作、在履歷表上加註一條說明,這些不同標都很不錯,並沒有優劣之分,確定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並勇敢地朝那個方向前進
  • 學習 Coding 沒有秘訣
學習 Coding 就像學習一個新語言一樣,你必須要了解文法與基本字彙;就像學數學一樣,針對不一樣的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就像一切其他的技藝或是藝術創作一樣,有一些技巧、工具,有一些前人累積下來的做法可以學習。
你不用害怕不夠聰明,我在 Computer Science 的課程中學習指標(pointer)還有遞迴(recursion),當我到職場上開始工作,發現完成一份工作、一個專案與這些概念的相關性並不大。
不過當你的 Coding 工作越來越高深、層級越來越高,所需要的知識也就越多、越來越專業,不過哪個領域的工作不是這樣呢?
  • 第一次也許不會成功,也許第二、第三次也不會
當你真正開始學習 Coding 你一定會遇到這種狀況:
明明已經設定好一切該做的設定,也再三確認過程式碼了,但是程式卻一直 compiler 失敗,也找不出原因,反正他就是不讓你成功。
這時候的你一定很想大罵髒話,甚至覺得自己一輩子都找不出失敗原因,而想要放棄。我也曾經有這種感覺,當時我試著寫 C++ 程式,「segmentation fault」不停不停地跳出來煩我。
其實這種經驗是每一個程式設計師都會遭遇到的情形,這跟你聰不聰明無關,如何回應問題、回應錯誤,才是要點。
我發現在新手程式設計師與老手之間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信念」,不管是對於問題還是完成目標的信念。一個程式從「不會動、compiler 失敗」到「成功地運行」之間的秘訣也許並不容易找到,但帶著你的耐心、堅持著信念去尋找,終將找到成功的路徑。
  • 也許常常有人說你是錯的
大括號應該要放在下一行、大括號應該要再同一行;你應該要為你的程式加註解、好的程式是不用註解的;括號裡的程式應該要齊頭、齊不齊頭可以看個人習慣。諸如此類的評論不斷地在你身邊出現,指責你的錯誤。
有很多程式設計師非常指責別人的錯誤,或是要別人改成他習慣的模式,但並不代表那是唯一的真理,也許還有很多解決的方式。在我早期從事 Coding 事業生涯的壓力之一,就是總是有人說我做錯了。其實我並沒有做錯,只是並不是用他們所習慣的方式來完成。
在 Coding 生涯中必然會遇到需要與其他人一起完成專案的時刻,也許開始有人指出你的方法錯誤,他們有可能是對的,這也是個反省、更正自己錯誤的好時機。但有時候,他們只是無法習慣別人不照著手冊、不照著過往遵循下來的方法做事,這只會造成許多無意義的爭執。
  • 也許常常會有人跟你說「你並不是個 Coder」
HTML 並不是一種程式語言,是一種標籤、如果你不是用 vi,根本不算 Coding、真正的程式設計師都懂 C 語言、你根本不應該學 coding、你根本就不是個程式設計師(但我是)。
「Coding」對不同人來說有很多不同的意義,現在的程式語言看起來跟以前也不一樣。有趣的是,現在因為工具或是框架(framework)工具的發展,讓寫程式變得比以前更快、更簡單,這不只是對新手來說,對受過訓練的老手同樣有幫助。
但,這似乎也被貼上了「不是真正的 coder」標籤。
更多時候他們是害怕,如果有一天人人都可以稱自己是程式設計師,那這個稱號將越來越沒有意義、社會地位不再。
就算讓你走進 Coding 世界的只是簡單的 HTML,或是 excel 的巨集,只要這是你願意堅持的,那就值得花時間繼續努力。 當一段時間之後,你越來越習慣了,自然而然會去找尋更有力量的工具來輔助,得以進階。
  • 不要在意外表,能力才是一切
我以前總是非常擔心自己不像個「real geek」,特別是在學校,我浪費了很多時間在讓自己的衣服、談吐、閱讀的書籍甚至是軟體設定符合 geek 看起來的樣子。因為這根本不代表什麼,你的 Coding 能力並不會因為你越融入 geek 文化而變得更好。
但是你如果已經是個標準的 geek,下次在評估別人的時候千萬不要再以「他看起來不像個 geek」為標準。
  • 堅持比方法更重要
有關如何「正確的」、「最好的」方法學習 Coding 的文章並不缺乏,而且還有很多其他不同的方法。你可以從一本書網路上的互動練習或是幫其他人 debugging 中學習 coding。你也會因為不同的原因或是帶領者走進不同語言的領域中。
而在學習 coding 一事中我們常常可以看見一種狀況,不管你是買書自學,還是從網路上學習,一開始當新手、初學者的快樂時光一下子就結束了,隨之而來的是令人煩躁的瓶頸。你知道如何印出「hello world!」,去卻不知道如何開始一個「真正」的專案,你只是跟著別人一步一步照做,而不是真正的了解背後的意義。
Coder 應該不斷學習,追求進步
當你走到這個階段,大部分網路上的學習網站對你來說已經沒有什麼用處,他們把你斷定為一個「有經驗」的程式設計師,問題在於「你並不知道你不知道什麼(you don’t know what you don’t know.)」,找出下一步該學習的東西,就是學習的一部分。
學習 Coding 總會遇到撞牆期,唯一可以克服的方法就是繼續堅持下去,這代表你要常是學習新東西、找更多的資訊,從這些破碎的資訊與資源中建立起自己的知識與專案,將會在其中與專案的結尾了解到 coding 的初衷。
如果你持續地把磚頭一個一個疊起來,在經過一段時間,也許是一段很長的時間,你總會獲得一面牆。這就是前面所講到的「信念」,你如果相信時間與耐心可以讓你把 Coding 完成,那你肯定可以做到。
(參考資料:Medium;圖片來源:Desarrollando América Latina, CC Licensed)

台片格局小?李安:教育與文化造成

來源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Showbiz/showbiz-news-cnt/0,5020,130511+172013112600573,00.html

2013-11-26 中時娛樂 中廣新聞
金馬50頒獎典禮落幕,擔任評審團主席的大導演李安說:「台灣電影格局小,氣虛了點」;李安今天(25日)下午應邀到中山大學與文學家余光中對談,李安說明所謂的格局並不是指拍電影的成本,而是指影片的架構和劇情轉折,台灣電影在這些方面都不夠紮實,才會顯得格局小、氣勢不夠,他認為這是教育和文化所造成的現象

大導演李安今天(25日)下午來到中山大學,和文學家余光中對談,也談到他之前提到的「台灣電影格局小、氣虛了點」。李安說,並不是拍大成本史詩鉅片才叫做有格局,他所謂的格局,指的是一部片的結構和劇情轉折,台灣電影不論在情感或主題發掘,以及不同於好萊塢的抒發方式,都有可看之處,也讓人很感動,但因為劇情不紮實,感動連貫不起來,整部片就顯得很弱,李安說,這應該是教育和文化所造成的問題

我們在這個方面我覺得比較弱,不光是學校或者個人的訓練問題,我覺得我們整個的教育系統會造成我們比較在思想上怠惰的這種小格局,有點懶,不好意思講,因為他們拍的都很細膩,這是很可歌可泣,可是電影比賽不能讓人家去同情你,不能老是靠民族的感情或是一廂情願的熱情,來期望觀眾都要說你好,我大概是恨鐵不成鋼。」

李安並且以這次獲得金馬獎最佳影片的《爸媽不在家》為例指出,雖然是一部一千多萬台幣拍的小成本電影,但是,整部片很紮實,不投票給他都沒辦法,反倒是很多台灣電影,他想愛卻拉不到票,原因是說服力不夠。

李安:電影格局是一種文化涵養

來源
http://newtalk.tw/news/2013/11/25/42246.html

新頭殼newtalk2013.11.25 金名/高雄報導

導演李安在金馬獎頒獎晚會上說,台灣電影格局小,氣虛了點,李安今(25)日為此作了更完整的詮釋,他說,所謂「格局」不是要拍漢武帝、成吉思汗、賽德克巴萊,才叫恢宏格局;相反的,電影要小、要精準,才能做得好;李安強調,他所指的是一種文化涵養。

中山大學第1場余光中人文講座,今天邀請導演李安與詩人對談電影,現場座無虛席。余光中開場即就「格局論」請李安「再發揮一下」,李安毫不避諱,直指台灣電影缺乏主題經營,結構不夠紮實,對話也不太營養,感染力「有點懶」,會影響國際競爭力。 

李安說,格局不是說世界上要怎麼樣,或是歷史要多宏觀,不是要拍漢武帝、成吉思汗、賽德克巴萊,才叫恢宏格局,而是電影要小、要精準,才能做得好,像新加坡的片子非常小,比台灣片子還小,可是它的格局跟氣勢,就是非常充足。 

李安表示,他對台灣電影「很想愛,但卻拉不起勁來」,反觀這次在金馬獎得獎新加坡片「爸媽不在家」,導演陳哲藝曾到台灣來汲取養分,僅用不高的成本就把全片結構拍得很紮實,令評審不投其一票都很難。

李安並指部分台灣電影對白,設計的很沒有營養,主角表現出來的情緒就很膚淺,而電影結構破碎,讓觀眾沒有辦法被影片感動,顯示了台灣導演的基本功根本不夠,而造成這樣的狀況,環境是一大主因。

他認為,教育系統造成思想上怠惰的小格局,他感覺中生代到年輕一代有個共同的文化現象,就是有點兒虛,說服力不夠,不過,他不相信台灣人的文化素養一代不如一代。他說,台灣給他最大的感覺就是親切,就是一個好地方,台灣雖然有點亂,卻是充滿「亂中有序」的活力。 

李安直言批評,現場一度尷尬,李安旋即爆了1個自己的料,緩頰現場的緊張氣氛。他說,當年在高雄港當兵,交往4年的女友先去了美國,結果在退伍前幾天收到分手信,「當時真有從高雄港跳下去的念頭!」他對高雄有很深的感情,「那是我的純真年代」!

余光中則趁機推銷西子灣氣候好、風景好,「有適合的片子勿忘西子灣,要新人的話,台下都是」。李安也回應,高雄對電影拍攝很給力,自己也是南部子弟,希望高雄成為文化創作園地。

李安:台灣人才優秀但思想怠惰

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E6%9D%8E%E5%AE%89-%E5%8F%B0%E7%81%A3%E4%BA%BA%E6%89%8D%E5%84%AA%E7%A7%80%E4%BD%86%E6%80%9D%E6%83%B3%E6%80%A0%E6%83%B0-112202404.html

新頭殼newtalk2013.11.26 莊崇暉/台北報導
第17屆國家文藝獎今(26)日於台北藝術大學舉行頒獎典禮,今年得主有作家宋澤萊、劇作家紀蔚然、電影導演李安、作曲家陳茂萱。李安於典禮前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台灣人才優秀但思想怠惰。」台灣電影抒發出的情懷很特別,但是在國際硬碰硬卻比不過別人,不夠硬就要更健壯。
總統馬英九、文化部長龍應台、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北藝大前校長朱宗慶也出席典禮。龍應台上台致詞時表示,如果中華民國文化史是個長河大作,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字或一個詞,今天的4位得獎者就是以他們為篇名的章節,豐富了我們的文化記憶。
甫結束金馬獎工作的李安,得獎理由是電影作品結合東西方、藝術、商業元素,呈現人性普世價值,更試圖以世界舞台為高度、拓展國人視野。李安於典禮前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他對台灣電影有兩大期許,現在是數位時代,台灣電影的技術落後國際太多會追不上,藝術家靠自己力量也很難做到,希望政府跟企業界一定要給予支持。
回歸到藝術,李安則感嘆,「台灣人才優秀但思想怠惰。」台灣由電影抒發出來的情懷是很特別的,但是在國際硬碰硬卻比不過別人,不夠硬就要更健壯。李安也澄清,之前說的氣虛,並不是要拍大場面的電影,而是劇情嚴謹、對白豐富,心胸、內容、格局都要擴大。
他領獎時說,電影路上也有過低潮,有時候會很脆弱,拍完臥虎藏龍甚至想過退休;但是他說,還是想盡量把自己的心境和力量發揮在電影上。
得主之一、著名劇作家紀蔚然,歷經10年創作完成的《夜夜夜麻三部曲》曾受極高評價。他上台領獎時先感謝許多親戚、同事一起參與頒獎典禮,後來笑說其實他們都是來看李安。他也特別感謝妻女在他創作時支持著他,讓他了解「人生比創作重要、人比作品重要。」
致力於融合東西方音樂的作曲家陳茂萱長期鑽研音樂創作,作品有〈第一號交響曲〉等110首獨奏曲、協奏曲。此外他也發展台灣第一套樂理教材、系統化音樂教材進而建構台灣音樂教育基礎。
獲獎作家宋澤萊(本名:廖偉竣)為1970年代著名寫實主義文學作家,以《打牛湳村》系列鄉土小說嶄露頭角,作品具強烈社會與人文關懷,也曾創辦《台灣新文化雜誌》、《台灣新文學雜誌》等,顯見其關注台灣本土意識和新文化運動的文學力量。

李安想愛又愛不下去 苦口婆心救台灣電影

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E6%9D%8E%E5%AE%89%E6%83%B3%E6%84%9B%E5%8F%88%E6%84%9B%E4%B8%8D%E4%B8%8B%E5%8E%BB-%E8%8B%A6%E5%8F%A3%E5%A9%86%E5%BF%83%E6%95%91%E5%8F%B0%E7%81%A3%E9%9B%BB%E5%BD%B1-221056437.html


記者鄒念祖/台北報導
長期住在美國的李安,曾掙扎自己是哪裡的導演,後來他體認一個人的眼光是在成長期培養的。無論他走到哪裡,他都是台灣的導演,「我只要盡力做到最好,就是台灣電影」。
李安苦口婆心對台灣的政治、媒體與電影提出建言。他惋惜台灣人心腸好又親切,但看電視會覺得活不下去,政治也簡化、膚淺化。他說:「我們不要期待上面的人做,我也不會出來選,但我們可以用藝術文化發掘人的豐富性、多樣性,並增進對彼此的瞭解。」
台灣人創作自由 卻思想怠惰
李安擔任金馬獎評審團主席,對台灣電影「想愛又愛不下去」,問題主要出在工業與創作者的格局。他重申格局不是大場面,而是創作者的心胸影響了故事內容與對白豐富度。相較於其他華人地區創作者,台灣人的心腸與情懷最可貴,但就是講不過人家。
李安也說,不知是教育或文化的問題,台灣雖然有創作自由,但卻思想怠惰。「雖然這些話不好聽,但我身為台灣人,不想再被人家欺負了,不光是心腸好就夠了!」
後製產業落後 盼政府多支持
李安也希望政府與企業支持電影工業,尤其是後製產業。電影是藝術與技術的結晶,需要工業支持。科技一直在進步,人的想像力無休無止,想看更新的東西。李安將拍攝3D拳王電影,也是在探索3D科技的藝術性;這部電影講述拳王在馬尼拉的世紀大戰,劇本與資金都尚未準備完成。
今離台 積極籌備新片3D拳王
當電影從膠卷走向數位,後期製作的創作空間越來越大,也越來越重要。李安希望台灣後製產業不要落後太多,不然會更難追上。李安今天離開台灣前往菲律賓,特別請人聯絡在「爸媽不在家」演菲傭的安潔莉芭雅妮,想要親自稱讚她的演出,並為她未入圍金馬表達遺憾。

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可以激發孩子寫程式興趣的十個工具


來源 http://www.inside.com.tw/2013/11/27/10-tools-to-get-kids-excited-about-programming

本文由極客範 -- 米可_GO 翻譯自Saikat Basu
001
早熟,最早以前是指一個孩子表現出了超人的天賦。隨著時間的飛躍,我不太確定這個詞是否還保留著以前的意思。在這個年代,那些還在蹣跚學步的小孩子們似乎對電子產品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喜愛。所以,不難想像,他們離不開電腦——就像魚兒離不開水。
對於普通孩子來說(我暫且先不說像林鼎文這樣的孩子,儘管我會在文章中穿插些他很可愛的照片),電腦和智慧型手機是很有趣的工具,而真正的電腦教學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還為時過早。想激發孩子們的程式興趣確實還有點困難,畢竟邏輯思維是需要花時間去培養的。首先必須要有足夠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而這正是下面十個工具的關鍵所在,用一些創意工具激發孩子的程式興趣。
這是 Conrad Wolfram 在 TED talk 上做的一次演講,目的是為了說明創造性教學的潛力有助於激發孩子們的興趣。看起來似乎跟我們講的話題不相關,但是看看這個演講,就會明白為什麼孩子們(包括曾經的我們)會對數學沒有興趣。演講還提出迫切需要把數學學習應用到現實世界和日常生活中。他主張使用程式的方式來教數學,這樣學習起來會更有趣,而不是一味地去強迫孩子們去學習一門學科。
下面就是可以幫助孩子創造性地地學習程式的十個工具:從遊戲到程式工具,從邏輯思維到直觀感受,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十個程式工具,你會發現程式不僅僅是一些函數和循環。下面就是程式工具的排行榜(僅限於十個程式工具)。

Crunchzilla Code Monster

002
孩子們可以從中學到:Javascript
Crunchzilla Code Monster 是專門為小孩設計的(由 Greg Linden 所設計,他想讓他的孩子學習程式)。它有點像一個簡單的所見即所得(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式的編輯器一樣,一個窗格是程式,另一個窗格是程式生成的效果。上面的 Code Monster 是一個友善的怪物,帶領大家逐課地學習。總共有 59 課,你可以點擊上面的聊天泡泡切換到下一課。課程入門簡單,而且是互動式的,包括對變量和參數的介紹,一些五顏六色的物體像箱子和樹都是用 Javascript 創建的,還能夠提醒錯誤異常並給出解釋。Code Monster 還可以保存你的課程的狀態,你可以隨時停止學習,稍後回來繼續學習。只要你使用的是同一台機子的同一個瀏覽器,就可以接著上次的課程繼續學習。
備受孩子們喜愛的原因:左邊是 Javascript 程式,右邊會創建一些簡單的圖形。孩子們只需要在左邊玩幾下程式,就會在右邊即時地看到各種有趣的圖形效果。——Crunchzilla Code Monster

Logo

Logo
孩子們可以從中學到:使用一些基本的數據類型像字,​​列表和數組創建自定義結構體。
Logo 是最早的教學程式語言之一。它是於 1967 年為教學使用而創建的,可以用於基礎的電腦科學教學。最著名的要數海龜繪圖的實現。從成立之初,它就已經能夠擴展和應用到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統。例如,Elica 的實現,就推動 Logo 進入到 3D 動畫的領域。The Turtle Academy 就是學習 Logo 程式語言很好的資源,還有很多其他的資源,像 Turtle Logo 和 FMSLogo 等等。
備受孩子們喜愛的原因:可以用行動和定位命令畫出基本的形狀和線狀圖形。——Logo

Scratch

孩子們可以從中學到:無需學習程式語法,就可以進行視覺化互動程式。
從 300 多萬個記錄專案可以看出,Scratch 有一個可以自由發言,有豐富的學習資料的全球化社區。你可以用 Scratch 建立一些互動性的需求,動畫,甚至是遊戲。看看這篇《深入學習 Scratch》就知道孩子們為什麼喜歡它了。
備受孩子們喜愛的原因:無需學習複雜的程式概念,充分發揮想像力,拖曳一些精靈空間就可以了。——Scratch

EToys

etoys
孩子們可以從中學到:以可編纂程式的腳本,理解對程式的概念。
EToys 和 Scratch 非常類似,是一個具有豐富視覺體驗的工具,可以用來創建很酷的電腦程式。創建專案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創造性和批判性思維。EToys可以作為一個跨平台的獨立的程式單獨運行,也可以作為一個附加元件運行在瀏覽器中。EToys 在全球都是可擴展的,因為它支持多種語言,並且是開源的。有趣的是,它首次用於蘋果開發,就已經被廣泛用於 One Laptop Per Child 專案中了。
備受孩子們喜愛的原因: 2D 和 3D 圖形被文字,圖片和聲音文件所支援,可以結合一些簡單的腳本互動完成。——EToy

WaterBear

waterbear
孩子們可以從中學到:學習可編纂程式的腳本以及編纂程式的流程。
WaterBear 是最近剛出來的一個開發工具,靈感來源於 Scratch。它和 Scratch 也很類似,可以進行物體(腳本區塊)的拖放,理解程式流程。在後台會生成 JavaScript,但是孩子們不必知道具體的語法。不過他們必須開動大腦,通過參數來組裝程式區塊。跟 Scratch有一點不同的是,WaterBear 只能透過瀏覽器來學習,沒有提供可下載的應用。WaterBear 現在還沒有正式發表(只是初期測試版),但是你想找一個可代替 Scratch 的東西,它值得一試。
備受孩子們喜愛的原因:可以在瀏覽器中拖曳腳本區塊,每個腳本塊都有一些簡單的英語標註。——WaterBear

ToonTalk

toontalk
孩子們可以從中學到:程式環境提供了一些包含卡通和動畫角色的有趣元素,完整版大小為 126M,可供免費下載,並能夠在 Windows 和 Mac(虛擬主機)的所有版本上運行。最值得炫耀的是,可以利用 ToonTalk 的動畫世界構建各種各樣的電腦程式。學習程式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挑戰,你可以充分展現你的創造力,學習解決問題的新辦法,也會從中收穫很多樂趣。
ToonTalk3.0版本現在是免費的。
備受孩子們喜愛的原因:可以玩拼圖遊戲並了解它是怎樣在 ToonTalk上進行構建的。——ToonTalk

Cargo-Bot

孩子們可以從中學到:學習怎麼樣高效解決遇到的難題,開發結構化思維。
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孩子們可能人手都會抱著一個iPad,而不再是筆記本電腦。Cargo-Bot實際上是一個免費版的iPad,提供了拼圖和邏輯遊戲,是用Codea開發的。你得讓機器人在36個不同的拼圖遊戲中去移動一大堆板塊。Cargo-Bot更多的是注重孩子們的邏輯,而不是純粹的程式。當然你還有可能會學到很多關於結構化思維的東西,儘管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如果你想學習 iOS app 開發,在此推薦 Codea app,只要花 9.99$,就可以學到很多知識。
備受孩子們喜愛的原因:通過遊戲的方式來學習程式,這樣孩子們學習起來不會感到枯燥。——Cargo-Bot

Ruby for Kids

rubyforkids
孩子們可以從中學到: Ruby
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學習一門具體的程式語言,Ruby 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是一門針對對象的程式語言,很多的 web 應用程式也是用 Ruby 編寫的,像 Amazon 和 Twitter。Ruby 很簡單,語法比較直觀,很少有命令的調用。它可以免費應用於各種作業系統,還有一個龐大的語言教學和學習社區。那些為孩子們建立的影片教程,遊戲和示例對於孩子和大人們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學習資料。
備受孩子們喜愛的原因:教你如何使用Ruby開發網路遊戲。——Ruby for Kids

Raspberry Pi(樹莓派)

raspberry_pi
孩子們可以從中學到:學習老派的電腦程式,但同時也可以理解硬件的工作原理。
對於接觸程式較晚的人來說,Raspberry Pi 就是一個信用卡大小一樣的電腦,可以像桌機一樣用來寫程式。它具有成本低的優點,可以用於學校電腦科學的教學。Raspberry Pi 有很多有趣的用途,每天 Raspberry Pi 社群都會提出一些新穎的創意。Raspberry Pi 平台使用開源硬體和軟體,充分利用和發掘孩子們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但是目前在學校是如何被使用的呢?Raspberry Pi 基金會網站為我們提供了一些線索。
備受孩子們喜愛的原因:教你如何在一小時內完成程式?——Raspberry Pi

RoboMind

robomind
孩子們可以從中學到:怎麼樣去編寫機器人程式從而掌握機器人學的基礎知識。
RoboMind 是一個程式和教學工具,並擁有自己的腳本語言ROBO。簡潔又易懂的語言不需要任何的先備知識。程式的目標是使虛擬機器人圍繞一個二維網格移動並執行一些簡單的動作。它會教學習者一些通用的原則,可以被應用​​到任何地方,還可以免費下載 Windows、Mac OS X 和 Linux 版本。
備受孩子們喜愛的原因:學習人工智慧的基本知識,以便以後可以應用到現實的機器人中,就像樂高的 MindStorms NXT 機器人套件一樣。——RoboMind
教孩子們學習程式現今已經是寓教於樂的一部分了。當今社會,人們不僅僅是享用應用程式和設備,掌握它們的工作原理也很重要。我們不光要知道如何使用電腦,還要學會程式。所以有很多急需創新的東西都有待於未來去實現。正如 CNN 的這篇文章所說的一樣,電腦課程不僅僅是教孩子們使用今天的軟體,還要教孩子們學會創造明天的軟體。
你同意嗎?

打好孩子的 coding 基礎,就靠 Isla 吧!




隨著程式語言自學服務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人心中懷抱著開發新軟體、新應用的熱忱,努力自修成為程式設計師,也有因搭上這波自學程式語言的浪頭,在茫茫網海中找尋工作伺機準備轉職。
網路上也出現因應時代潮流,究竟我們  還是 不該 讓孩子提早接觸程式語言的討論。
Educational-computer-games
對成人來說,學習程式語言都會被認為是件學習一項全新的、抽象難懂的全新事物;它不像 練習唱歌 一樣,好聽難聽馬上就有會有鄰居告訴你、也不像 學習下廚 一樣,東西煮好了,好不好吃馬上就能知道。簡單來說,學習程式語言,就是件耗費心神的苦差事!更別提要讓正處於建立認知規則、累積知識階段的孩子學習抽象費解的程式語言啦…
  • 程式語言抽象難懂霧煞煞!此題有解嗎?
既然程式語言以抽象、不易理解而臭名滿天下,那我們是否可以用圖象式、即時互動的方式來讓完全沒有程式設計基礎的使用者能夠更輕鬆迅速地瞭解基本的程式設計概念呢?
Isla ,是由 Mary Rose Cook 專為小孩所設計開發的互動式學習服務,利用孩子易懂、簡單的英文描述句搭配孩子已有概念的互動圖像(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作為學習基礎程式語言的根基。
Isla-1
目前 Isla 提供幾何圖形 (Shapes) 以及星球 (Planets) 這兩個主題供對程式設計有興趣的孩子(或者家長,咳咳)操作練習。
Isla-2
Isla 透過簡單直白,貼近生活經驗的描述句,讓學習者可以輕鬆地體會「變數」、「宣告」、「屬性」以及「繼承」等基礎的程式設計概念。
Isla-3
真的,和程設相關的基礎概念,通通都包在裡面啦!還是不相信?那就直接到Isla 去玩玩吧!(手機瀏覽器也可以完整使用 Isla 的功能歐!別懶惰啦,快去試試看!)
  • 全民打 Code 大家一起來!
CodecademyCodeschoolTreehouse 等知名的自學程式設計課程讓人們都可以有能力讀 code 、寫 code ,甚至用 code 思考。然而這類型的自學課程對孩子來說,仍屬艱澀難懂的學習方式,Mary Rose Cook 發現了這個突破點,因而設計了 Isla ,企圖用更貼近生活、更具象的方式向孩子(還有想換個方式瞭解程式語言的大人們)介紹程式語言的奧妙。
看完今天的介紹、親自體會一下程式語言的基礎之後,還想更瞭解為孩童設計的圖像式程式語言系統嗎?除了 Isla ,還有麻省理工學院出品的 Scratch 以及 目前針對學校單位推廣的 Tynker , CAVE實驗室也有分享小朋友運用圖形化程式學習程式設計的分析,通通都等著你去探索啦!
(資料來源: Co.design;圖片來源:Education Blog, CC Licensed)
原文網址 http://rebuzz.tw/2013/08/isla-programming-language-for-childr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