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學習是走出貧困的門票!學校應該鼓勵學生思考未來成就的可能,而非執著於眼前的成績高低。」橫跨美國20州、全美最大特許學校體系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創辦人麥克‧芬柏格(Mike Feinberg)帶著這樣的信念,從20年前開始,投入翻轉弱勢學生學習的工作。
(上圖)天下雜誌4日「2013國際閱讀教育論壇」邀請美國KIPP學校共同創辦人Dr.Mike Feinberg來台,分享美國公辦民營特許學校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的成功經驗。(圖文/姜林佑)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舉辦的「2013國際閱讀教育論壇」4日於新北市三和國中登場,面對12年國教即將上路,《天下雜誌》邀請正於美國實施教育改革的麥克‧芬柏格分享KIPP的辦學經驗。
貧窮孩子失敗 不能視為當然
在追求頂尖的教育體制下,弱勢學生的學習困境常遭漠視,加上美國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弱勢學生能進入大學就讀的比例更低,KIPP創辦人麥克‧芬柏格及大衛‧樂維(Dave Levin)著眼這樣的現象,在1994年於德州正式成立第1所KIPP中學。
「菁英家庭的學生被退學,會遭到親朋好友的耳語,貧窮的孩子卻不是如此,彷彿他們的失敗都是理所當然。」芬柏格發現,社會大眾對貧富孩子一生的成就表現與期待,早在出生時就被定義。他認為,教育是翻轉貧窮孩子社經地位的途徑,他了解鼓勵低成就孩子學習很難,但不應該成為放棄的藉口。
▲ 天下雜誌4日在新北市三和國中舉行「2013國際閱讀教育論壇」,邀請美、韓兩國知名學者分享數位時代教與學的國外數位教學發展與現況,現場兩層樓座無虛席。(圖文/姜林佑)
第1間KIPP於德州休士頓成立時,引來各界質疑。芬柏格說,KIPP以培養人格導向設計課程,教導孩子學習,幾乎什麼都教。「我們認為孩子不應只著重通過目前成績,而是思考自己20年後可以做什麼?」因為沒有固定課綱的模式讓家長十分疑惑,他們挨家挨戶地拜訪家長,說明對教育的想法與做法,尋找真正有心學習、願意拿回學習主動權的學生。
KIPP教育對象為5到8年級的學生,近86%的學生來自新移民與弱勢家庭,他們在1998年成為美國特許學校,取得政府資金,接手經營公立學校。後來,他身兼雙語教師、校車司機、籃球教練的第1所KIPP學校,躍升為全德州最好的學校,開啟了KIPP跨州設立的契機,至今全美已有141所KIPP中小學,學生總人數高達5萬人。
上不上大學 要有選擇權
協助弱勢學生升上大學是KIPP的教育目標,雖然芬柏格認為,上大學並非是所有孩子都適合的途徑,但KIPP堅持,教育必須讓每個孩子都具備面對真實世界的能力,孩子才能將這些能力運用於未來職涯上。
他表示:「我們常聽到一種說法:『不是每個人都必須上大學』,這話沒錯,可是說這話的人通常自己都有大學學位,他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大學學位,所以我們堅持要讓每個孩子都有足以上大學的能力,擁有未來的選擇權。」
「我們目前的成就不是魔術!」芬柏格公開KIPP讓老師「好好教、教更久」的簡單「食譜」:一、拉長上課時間,增加周末及寒暑假的學習時間,讓學生「好好學,學更久,學到會為止」;二、以學區制讓教育公共化,當家長和學生有選擇學校的權力,學校就會努力發展特色,留住學生。他堅定指出:「學生學不好,每個人都要究責!」三、領導力,KIPP強調校長是領導人,必須規畫學校願景、挑選具有教學熱情、樂在學習的老師,共同營造高期望的學習環境。
經過近20年的發展,KIPP已幫助4萬多名弱勢學生升上大學,比例達9成3。
教師有熱忱 家長不會拒絕
「我們不只重視成績,更在乎成功需要的其他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堅持與熱情。」芬柏格強調,老師要「不擇手段」地把這樣的能力內建到課程,讓孩子學習掌握成功的方程式。
演講告一段落,有位老師提問,KIPP如何讓老師願意幫助低成就的孩子與家庭?芬柏格自信地說:「永遠會有老師願意提早到校、延遲下課陪孩子,這是KIPP的文化;當家長面對敲門來關切孩子的老師時,誰會拒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留言,謝謝囉!Thank you.